南网居首、华电第七、国能第十一、中煤第二十四......
浏览次数:31 发布时间:2025/7/24 16:36:29 |
|
  |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2024年度中央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任务考核结果出炉。
根据企业官方信息,截至7月18日,不完全统计有南方电网、中国华电、国家能源集团、中国中煤、中国绿发等能源电力企业公开了考核结果。
南方电网在2024年度考核中排名央企第一,连续四年位居前三。
中国华电在2024年度考核中排名央企第七位,连续四年获评A级。
国家能源集团在2024年度考核中排名央企第11位,为其历史最好成绩,已连续四年获评A级。
中国中煤在2024年度考核中排名央企第24位,较2023年度跃升22名,连续三年获评A级企业。
中国绿发在2024年度考核中获评A级。
南方电网
南方电网公司在2024年度中央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任务考核中排名央企第一,连续四年位居前三。
2024年,南方电网公司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落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相关要求,统筹当前任务与未来谋划,推动国企改革向纵深挺进,确保公司改革进展、改革成效领先,各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
2024年,是南方电网公司科技创新领域佳讯频传的一年,也是南方电网公司在产业控制方面多有突破的一年。创新成果竞涌、产业控制领域不断突破背后,是南方电网公司实施一批引领性首创性改革,一以贯之推进管理体系建设、运转和治理,一体推进各类创新,一体贯通“四链”,打造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的积极作为。
2024年,在强化安全支撑方面,南方电网公司坚持树牢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增强能源电力安全托底保障能力,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根基持续巩固。
2024年,南方电网公司持续深化公司治理、经营、管理等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构建与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2024年,南方电网公司聚焦先行先试、破局攻坚,电力体制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坚持市场赋能,着力打造区域电力市场标杆、全国统一大市场典范,实现能源资源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效率优化配置,电力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中国华电
中国华电在2024年度中央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任务考核中排名央企第七位,连续四年获评A级。
中国华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工作要求,大力推进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建立组织领导、协同联动、跟踪督办、检查评估、宣贯推广等推进改革的“五项机制”,集团公司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筹谋划推动各项改革工作,聚焦取得“三个明显成效”改革目标,大力推进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功能使命性改革,持续巩固深化公司治理、“三改三能”等体制机制性改革,企业核心功能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深化改革有力促进了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
聚焦“三个集中”,积极服务国家“两重”建设和“两新”政策,加大有效投资力度,加快建设沙戈荒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和大型海上风电基地,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1亿千瓦。扎实开展煤电“上大压小”、风电“以大代小”等专项行动,推进“三改联动”和煤电低碳化改造,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公司连续三年位列“中国能源企业低碳发展贡献力50强榜单”第一。
坚持“四个面向”,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在决策、管理、支撑、布局和队伍等方面构建“宝塔型”科技创新体系和“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体系,重大项目“自下而上”需求提出,“自上而下”谋划布局,制定重大科技项目清单,组建燃机、氢能、工控软件、人工智能、海洋能源等创新联合体,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牢记“国之大者”,守牢保发电、保民生、保供热底线,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扎实开展“隐患攻坚年”活动,建设系统科学的安全管理及评价体系,安全生产扎实有力,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不断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可持续性,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重点时段安全稳定和能源保供任务。
在服务经济稳定增长中勇担使命,深入推进提升“五个价值”专项行动,狠抓提质增效“三级方案”“两个清单”落地见效,一利稳定增长,五率持续优化,公司归母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资产负债率等关键经营指标在同类型企业对标中继续排名前列。
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构建“三横三纵”制度管理框架,形成以章程为统领,以“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授权管理办法、治理主体议事规则等为支撑的“一张表”治理主体权责分配体系和公司治理有效性评价体系,开展公司治理能力“画像”,“一企一策”开展授权放权,加快建设科学、理性、高效董事会,企业管控效率效能明显提升,公司董事会连续三年在国资委年度考评中获评优秀。
持续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全面落实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集团总部建立“一部一策”绩效考核机制,以上率下落实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责任,各级子企业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覆盖面达到100%。健全以战略为引领的“1+12+N”考核激励体系,建立登高奖励、揭榜奖励、即时奖励等专项奖励机制,“3+2”中长期激励全部落地实施,有效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化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实行全流程闭环管理。大力实施“四力四推”党建工程,持续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创新实施“三学五基”工作模式,深化党建联建共建,开展产业链创新链党建赋能行动,华电奋进文化体系不断完善,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国家能源集团
国家能源集团在2024年度中央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任务考核中获评A级,在中央企业中排名第11位,是集团公司该项考核历史最好成绩。自国务院国资委实施改革考核以来,集团公司已连续4年获评A级。
国家能源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构建科学高效的改革体系和工作机制,统筹推动功能使命类任务和体制机制类任务,形成改革组合拳。优化完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子分公司”工作体系,领导小组充分发挥顶层设计和领导决策作用,改革办公室全面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全集团改革工作“一本账”“一盘棋”。高标准落实中央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数智化工程试点任务,全面实现改革工作的穿透管理、实时展示,有效提升改革工作管理效率,推动集团公司一体化智慧管控建设。高质量开展改革基层联系点工作,选取产业特点鲜明的典型基层企业作为集团公司党组成员、总部部门改革联系点,深入宣讲改革政策,了解基层问题困难,以改革的手段协调解决问题。不断深化试点企业改革,将“科改企业”“双百企业”“世界一流专业领军企业”等打造成为集团公司改革标兵,结合企业特点“一企一策”实施精准授放权,有效激发企业活力动力,2024年度“科改”“双百”专项评估名次同比进步7名。高质量承担央企改革联建互助第四组组长单位职责,在做好集团公司改革工作的同时,组织组内十家央企互相交流学习改革先进经验,实现改革工作互帮互助、引领带动。
在高效有力的改革赋能下,国家能源集团功能使命类改革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体制机制类改革向更广更深覆盖。做强做优4个亿吨级绿色生态智能矿区,加快打造新一代煤电、高标准投产一批清洁高效火电,加快推进战新产业规模质量发展,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超过40%,战新产业营收占比达32.2%。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煤炭产销量、发电量、供热量和铁路货运量分别占全国的1/6、1/8、1/8和1/9。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集团公司入选公司治理示范企业,全面实现子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和外部董事占多数,所属二三级企业经理层成员全部完成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研究探索具有产业特点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模式。创新形成具有国家能源集团特色的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工作模式,首批入围世界一流企业方阵。
国家能源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旗帜领航、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工作导向,正积极推进从“大而全”向“强而优”转型、向绿色低碳转型、向市场化转型,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推动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高质量收官,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中国中煤
中国中煤在2024年度中央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任务考核中排名央企第24名,较2023年度跃升22名,连续3年获评A级企业。
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来,中国中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务院国资委工作要求,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高站位谋划部署、高标准组织推进、高效能联动实施,发挥“三个作用”有序推进功能使命类改革,围绕提质扩面着力深化体制机制类改革,取得一系列高含金量的硬核标志性成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不断加大改革推进力度,积极向国务院国资委汇报改革进展和工作成效,全力争取政策支持,以改革台账为重要抓手,以改革实效为检验标准,全面开展重点任务专项评估,不定期实施改革“回头看”,持续用好多级联动改革联系点机制,有针对性深入基层督导检查改革工作,推动改革质效显著提升,基本完成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主体任务,相关工作得到国务院国资委充分肯定,为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提供了强劲动力。
中国绿发
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2024年度中央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任务考核中获评A级。
中国绿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工作要求,把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高位组织推进。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以来,中国绿发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以改革助推创新活力不断迸发,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来源:综合自南网50Hz、中国华电、国家能源集团、中国中煤、中国绿发消息
编辑:郭晴
校对:孔欣慰
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力报》